从血管的分层讲起
(资料图)
我们身体里的血管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。血管由内至外分为三层:内膜、中膜和外膜。内膜上平滑的内皮可以分泌细胞因子,帮助控制血液环境和维持血管功能;中膜则主要是弹性肌与平滑肌,帮助维持血管结构和强度;外膜则主要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,帮助保护血管的形态。
血管的三层协同作用,才能使血管稳定的发挥功能。但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,血管三层间的紧密结构会被破坏,导致重大的健康危险,这种情况就是主动脉夹层。
主动脉夹层的定义与分型
主动脉夹层(aortic dissection,AD)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,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,是由主动脉管壁内膜出现破口,血液由此进入动脉壁中层,形成夹层血肿,并逐渐延伸,剥离主动脉的内膜和中膜引起的。
主动脉夹层的形成过程示意图
(Intima-内层;Media-中层)
根据血管内膜产生破口的位置以及受此影响产生的夹层的覆盖区域,可以将主动脉夹层进行分型。
目前较为主流的Stanford分型方法:
Stanford A型:夹层累及升主动脉。
Stanford B型:仅累及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。
经典的DeBakey分型方法:
Ⅰ型:
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,夹层累及大部分或全部胸升主动脉、主动脉弓、胸降主动脉、腹主动脉。
Ⅱ型:
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,夹层累及升主动脉,少数可累及主动脉弓。
Ⅲ型:
原发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端,夹层局限于胸降主动脉者为Ⅲa型,同时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b型[1]。
主动脉夹层值得警惕
主动脉夹层急性发作的发病率大约是每10万人中,每年4到6例;但是,如果只统计65岁及以上人群,那么每10万人中每年将出现超过30例。由此可见,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这一结论从主动脉夹层的病理机制中也可以窥得。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等各种原因,主动脉血管壁的弹性会变差,此时血管内血流对管壁造成的压力也会增大,进一步损伤血管壁并造成主动脉血管内壁出现破口。一旦破口出现,血液就会流入管壁并形成主动脉夹层。
血流不断冲刷血管内膜并最终造成破口
主动脉夹层在形成后随着夹层的进展,夹层不断扩大,压力不断增加,可能造成血管全层破裂,导致患者大量失血并严重影响心肺功能。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患者几乎无法被救治,很快将会死亡。
主动脉夹层如果未经治疗,将是一种高度致死的情况。主动脉夹层一旦出现就有着高达40%的致死率,病情每发展1小时,这一数据还将上升1%并最终发展成高达90%的致死率。
因此,尽管数据上看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相对并不算高,但这一数据实际上可能被低估了,因为主动脉夹层作为一种有着极高致死率的疾病,有许多患者在被正式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前就已经死亡,造成其发病率评估的困难和数据偏低[2]。
主动脉夹层的预防
通过上面的介绍,主动脉夹层的危害性之大可能已经让人感到紧张了。不过,也不用过度担心,因为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,我们就能有效的降低患有主动脉夹层的几率。
可以看到,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因素中,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性别、年龄和先天性血管疾病等。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,年长者(尤其是>65岁人群)发病率大于年轻者,而患有一些先天性血管疾病会导致血管变得更为脆弱,使得夹层更容易产生。
另一方面,可控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、吸烟和一些炎症等。其中高血压被认为是主动脉夹层的最大可控风险因素。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近80%都患有高血压,54%左右患者可以归因于高血压。在普通人群中主动脉夹层的事件率约为每年每10万人5例,而在高血压人群中约为21例。高血压还会提升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。
Stanford A/B型患者收缩压分布情况
此外,吸烟同样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大风险因素,吸烟者患主动脉夹层的概率约为不吸烟者的两倍[3]。
远离主动脉夹层
由此可见,尽管主动脉夹层十分可怕,但通过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,摆脱高血压,戒烟防二手烟等,就能极大程度的降低患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和患病后的致死率。
血管是人体的维系装置,维护好血管健康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安全,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一点一点做出改变,降低血压减少吸烟,逐步走向健康。
引用:
[1]Gawinecka J, Schonrath F, von Eckardstein A. Acute aortic dissection: pathogenesis, risk factors and diagnosis[J]. Swiss Med Wkly, 2017, 147: w14489.
[2]Sayed A, Munir M, Bahbah E I. Aortic Dissection: A Review of the Pathophysiology, Management and Prospective Advances[J]. Curr Cardiol Rev, 2021, 17(4): e230421186875.
[3]Prisant L M, Nalamolu V R. Aortic dissection[J]. J Clin Hypertens (Greenwich), 2005, 7(6): 367-371.
用心做好药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南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